国家为什么要保护银行的垄断
戳上方蓝字[李子旸]关注公众号,不错过精彩文章~
说到银行,很明显,他们有很多垄断特权。比如,银行可以大大方方地吸收公众储蓄,可如果你也想去干这事,那就是非法集资,警察会把你抓起来。再比如,在我国只有银行可以发行信用卡。其他公司、机构,即使规模比银行更大,更有实力,也无权发行信用卡。要做,只能联合银行去做。
甚至“银行”这两个字都是专用的。其他任何机构,都不得自称某某银行。不信,你去工商局注册个名叫银行的公司试试。
现在,垄断特权的名声很不好,虽说不至于人人喊打,也是天生不正确,不符合市场经济开放、平等的原则。那么,为什么银行却可以稳稳当当地拥有垄断特权?并且,国家不但不禁止,反而大力维护银行的垄断特权?
有人可能会气哼哼地说:没原因,也不需要原因。银行就是霸道,国家就是罩着他们。你不服又能咋的!
这就是单纯发泄的气话了。国家保护银行的垄断特权,这是一种长期演变出来的有效策略,对国家、社会的平稳运转和发展,作用重大,绝非阴谋诡计。而且,这种模式是如此重要和成功,以至于几乎所有国家都这么干的。
现在的商业银行,最初的完整名称是“特许银行”。可见,商业银行从诞生之初,就是国家特许的产物,而不是市场竞争的产物。仅仅市场竞争,是不会出现我们熟悉的那种商业银行的。
在市场竞争、国家不干预的情况下,能出现的金融机构,就是中国历史上很常见的钱庄、票号。这些钱庄、票号都是经营“钱”的生意的,和经营酒、茶、百货没有本质区别。
但是,钱庄、票号的生意,风险比其他行业大得多。他们放出去的贷款,不但要收回,还要按时收回,否则就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,就要破产倒闭。所以,中国历史上的钱庄、票号,倒闭率非常高。
西方的银行传入中国以后,很快就把钱庄、票号打得大败。那么,银行的风险控制是不是比钱庄、票号更好呢?不是。银行的风险更大,大到不可收拾。事实上,所有的商业银行,从严格的财务角度来说,都持续处于“资不抵债、濒于倒闭”的边缘。无需发生外部危机,只要该银行所有存款人同时来取钱,也就是发生“挤兑”,银行立刻破产倒闭。
超市被人抢购一空,饭馆涌来大批食客,超市饭馆老板会乐得合不拢嘴。偏偏银行就生怕储户同时来取钱。可是,取钱难道不是银行的正常业务么?正常业务太多就会破产,这是什么商业模式啊?
钱庄、票号面临的风险,银行一样也少不了,但银行找到了“粗腿”和“靠山”,那就是政府。世界各国的政府,对银行都多多少少有担保和托底。所以,银行才能在“资不抵债、濒于破产”的情况下,还能舒舒服服地经营,并大赚其钱。
政府担保和托底银行,当然也不是“无缘无故的爱”。这其实是一个密切协作的模式。
钱庄、票号的风险很大,并且,他们内部的人,随时都可能卷钱跑路,所以,一般人不会放心把钱存到钱庄、票号去——大家没那么傻。结果就是,钱庄、票号的生意做不大。他们的资本金只能来自少数股东凑起来的钱,不可能吸收到大量公众储蓄。过去没有“非法集资罪”,钱庄、票号也没吸收到公众存款。
银行可就不同了。一方面,国家给银行担保和托底,中小储户无须担心银行破产自己存款打水漂的风险。大多数人的观念中,银行就等于保险库。这个观念很对。
另一方面,国家对银行实施了全方位的、从内到外的严格监管。在国家面前,银行是透明的。银行不能有激进的经营行为,银行内部人也没有多少闪展腾挪谋私利的机会。大家存在银行的钱,尽可高枕无忧,无须担心银行的内贼。
社会主义中国对银行的监管,当然是最严的。这无需多说。就说说所谓“自由资本主义”的19世纪的美国。当时,美国任何一家银行,即使是在荒凉的中西部,随时都会有政府监管人员不请自到突然上门。监管人员一到,银行就必须出示储备金。监管人员会仔细清点,看看是否足额。如果银行的人敢挪用这个储备金,到时候拿不出来,就等着进监狱吧。
政府对银行如此严格监管以后,才会允许银行拥有种种垄断特权。在这个协作模式中,政府银行齐心协力,目的就是可以把公众储蓄集中吸收上来,用于国家发展和建设。
有人会说,嗨,你说了半天,不还是为了割韭菜么。
要说到割韭菜,这个世界上第一批政府大力收割的韭菜,就是率先现代化的那个国家——英国。
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,也就是18、19世纪之交,人均税负欧洲最高,相比同时期的中国,更是20倍的差距——或者说是优势。正是在如此巨大财力的支持下,英国才能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,推行各种建设性政策,让国家率先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。
特许银行吸收公众存款,虽然不是直接税负,但同样是国家汲取财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而国家从社会中汲取财富的能力高低,直接决定着国力强弱和国家发展的快慢——你就要说这是割韭菜,随你的便。
中日甲午战争的时候,中国国内几乎没有现代商业银行,钱庄票号倒是有一大堆。国家财政极度紧张,只能靠有限的那点儿农业税、关税支撑军备。虽然当时清朝整体经济规模远在日本之上,但一盘散沙,力量无法集聚。
同时期的日本,已经有几千家商业银行,除了平时吸收公众储蓄以外,战时国家发行国债,也是举手之劳。大量财富通过银行渠道可以顺利快捷地集中到国家手中,用于战争。所以,体量更大的清朝反而敌不过体量小得多的日本。
类似的情况,在明清易代时已经上演过一回。明朝中后期,江南经济极度繁荣,财富总量巨大,但国家税收制度僵硬,更没有类似特许银行这种汲取财富的体系,国家无从集中财力,民富国弱,结果就是被又小又落后的满清一举击败并消灭。
说到这里,国家维护银行垄断特权的原因就很清楚了。
在现代国家中,除了正规的税务系统以外,国家还有一系列“准财政系统”。特许商业银行就是其中之一。其他商业机构,没有承担这种“准财政”的责任,也没有“全透明”地接受国家监管,当然不被允许参与汲取社会财富,那样无异于化公为私,并且,会直接削弱、分化国家能力。
特许银行的垄断特权,是用巨大沉重的责任换来的。你没有承担那个责任,却想要分一杯羹那个特权,这叫“窃窥神器”。
莫非,你有问鼎之意?